陈大禹
2011-12-03 15:39:26   来源:   点击:

    (1916年,中国福建漳州~1985年,中国福建漳州)战後初期戏剧家、剧场编导。生於中国福建漳州,成长於中国动乱的1930年代。非专业戏剧背景出身,毕业於中国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早期於中国便积极参与当时的戏剧艺文团体,包括1933年的「银海艺术研究社」、1936年福建省的「实验小剧团」以及中日战争期间的抗敌演剧队。留台期间(1946年10月至1949年4月),则是他积极一展戏剧身手的时期。

    陈大禹信奉的戏剧理念承袭於五四中国的文化人,希望於演剧中针砭时政、反映社会现实。1946年来台後,邀集台籍文化人辛奇等,以及中国东南地区的话剧班底一同筹组「实验小剧团」,分设国语、台语两组演出,力促战後初期台籍与省籍戏剧人的文化交融。寻求不同族群间融合与谅解的理念,始终是他寄情於戏剧乌托邦的创作主题,作品包括《吴凤》,以及回到中国後创作的《望穿秋水》、《阿里山人──吴凤通事传奇》、《东渡漂泊记》。剧作中以多种语言(台语、国语、日语)呈现战後初期台湾社会语言的杂遝纷乱,是他留台剧作的主要尝试,作品包括《台北酒家》等。

    陈大禹在台最着名的剧作为1947年11月公演的《香蕉香》,为一出於族群融合理念的创作,剧情指涉当时发生的二二八事件,以及族群合谐的敏感议题。剧作名以香蕉隐喻台湾,剧情讽刺战後初期国府接收要员,在二二八事件前後,对待本地人迥然不同的心态。时二二八事件为最敏感的政治禁忌,首演当晚即引起台下观众喧闹,後遭禁演。

    1949年,陈大禹选择回到中国,於漳州艺术学校、漳州芗剧团投身戏剧教学,并另行创作现代歌仔戏、话剧等剧作,如《水仙花》、《红军进漳州》、《钢刀飞花》等。着作有《陈大禹剧作选》、《水仙花:陈大禹剧作选续集》等书。

    中文关键字: 战後初期 , 实验小剧团 , 《香蕉香》

    英文关键字Early Post-War Era(1945-1949)

    参考资料

    1. 陈大禹。1992。《陈大禹剧作选》。香港:中国经济。
    2. 陈大禹。1993。《水仙花:陈大禹剧作选续集》。香港:华顿广告印务。
    3. 邱坤良。2006。《漂流万里:陈大禹》。「台湾戏剧馆?资深戏剧家丛书」。台北:文建会。
    4. 横地刚着,陆平舟译。2002。《南天之虹:把二二八事件刻在版画上的人》。台北:人间。
    5. 蓝博洲。2001。《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作家身影》。台北:联合文学。

    延伸阅读

    1. 陈映真、曾健民编。1999。《台湾文学问题论议集1947-1949》。「人间思想与创作丛刊」。台北:人间。
    2. 联合报副刊编辑。2004。《台湾新文学发展重大事件论文集》。台南:国家台湾文学馆。
    3. 横地刚着,陆平舟译。2002。《南天之虹:把二二八事件刻在版画上的人》。台北:人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陈世美反奸
下一篇:陈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