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鳗
2011-12-05 22:07:26   来源:   点击:

    学  名:Anguilla marmorata Quoy et Gaimard

    俗 名:花鳗、乌耳鳗、红土龙、溪滑

    英  名:Swamp eel,Giant mottled eel, Marbled eel,

    Madagascar mottled eel, Giant long-finned eel

    分  类:鳗目ANGUILLIFORMES

    鳗鲡科Anguillidae

    形态特徵:体延长而呈蛇状,驱干部呈圆柱状,尾部侧扁,体型颇粗壮。胸鳍为长椭圆形,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均是低平而一直延伸到尾部,和尾鳍连结成一体而不易区分彼此,尾鳍圆钝。背鳍起点至鳃裂的距离小於至肛门的距离,头长为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距离之0.8-0.9倍;背鳍起点至肛门距离约为体长之16%。体侧及背部灰褐色,具许多不规则暗褐色的块状斑纹及大小均匀的灰黑色斑点。腹部颜色较白。脊椎骨数为100-110。

    生态习性:鲈鳗属降河性洄游鱼类,主要栖息於河川中、上游的底层、深潭或湖泊、水库、池沼底部的洞穴内。以鱼类、虾、蟹、蠕虫、水生昆虫为食,亦摄食蛙、蛇及动物屍体等。每年秋初5-6公分的鳗线会洄游至台湾的海岸及河口,白天全身躲藏在底泥中,只有露出一个头部呼吸,到了晚上则游出觅食;在隔年春末夏初时,已逐渐成长至10cm左右,身体已呈橄榄绿色,此时进入丰水期,下游之河水上涨,幼鳗开始大规模之溯河。每只鲈鳗均有一定的势力范围,大都会固定在一个深潭洞穴定居,大多在夜间活动,性凶猛。在河川中的生活达数年或十数年之久。目前在台湾西部很少见,而以台湾东部、南部的族群较为完整。大部分河川因河堤、拦沙坝、水库等人工整治兴建,阻碍鲈鳗的上溯,尤其鲈鳗栖息於较上游河段,受阻情形严重,野生族群数量甚少。

    栖地分布:栖息在深海、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等环境,属周缘性淡水鱼。在台湾北部、中部、南部、恒春半岛、东部、兰屿绿岛等污染较轻微的河川、湖泊均可见。台湾地区原生种。属珍贵稀有鱼种,是受保育的种类。

    参考资料

    1. 撰稿者:李德旺
    2. 图片提供:
    3. 资料库连结:www.tesri.gov.tw
    4. 参考文献:1.曾晴贤《台湾的淡水鱼类》,雾峰乡:台湾省政府教育厅,1986。
    5. 2.汪静明《台中县鱼类资源》,丰原市:台中县政府,1993。
    6. 3.沈世杰等《台湾鱼类志》,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动物系,1993。
    7. 4.陈义雄、方力行《台湾淡水及河口鱼类志》,屏东县: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筹备处,1999。
    8. 5.陈义雄、张咏青《台湾淡水鱼类原色图监 第(一)卷 鲤形目》,基隆市:水产出版社,2005。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凤仙花
下一篇:鲸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