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足鹬
2011-12-05 22:09:54   来源:   点击:

    黄足鹬

    英名:Grey-tailed Tattler

    学名:Heteroscelus brevipes Vieillot 1816,无其他亚种

    别名:灰尾鹬

    目名:鴴形目(CHARADRIIFORMES)

    科名:鹬科(SCOLOPACIDAE)

    特有种或特有亚种:非

    保育等级:非保育类

    生息状态:台湾普遍过境鸟、部份冬候鸟

    特徵描述:体型中型,体长约26公分。雌雄羽色大致相同,繁殖羽与非繁殖羽略有差异。

    繁殖羽:嘴略黑,下嘴靠基部约三分之一为黄褐色。体上面包括头顶、後颈、背部和尾部的颜色都呈单调的略褐石板灰。眉线白色清晰左右眉线在额部几乎相连,有深色过眼线,嘴基至眼先明显,但到眼後则较模糊。颈部、前胸和体侧有明显的波纹状细斑纹。腹部及尾下白色。脚较短,呈鲜黄或土黄色。飞行时体上呈单调的灰褐色,翼下覆羽和腋羽呈暗石板灰,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两色对比明显。脚不伸出尾外。

    非繁殖羽:大致像繁殖羽,波纹状细斑纹消失,仅颈两侧和胸部两侧呈均匀的石板灰,在胸部中央微微相连。颈部前方和体下皆呈白色。幼鸟:大致像非繁殖羽,但翼部和中央尾羽有许多细小斑点。

    族群分布:主要在西伯利亚西北部山区繁殖,大多数在八月离开繁殖地。返回繁殖地时间很晚,有些族群到五月才开始北返。台湾为普遍过境鸟,少部份为冬候鸟,春季四至五月间极为普遍,秋季则较少见。主要出现在台湾西部海岸,东台湾数量较少。

    生态习性:群聚性很强,通常在海边岩石、砂质或泥质地区活动,也可能到稻田里活动,但不常飞到内陆。拍翅轻盈,飞行快速,觅食时常单独或结成小群,潮水高涨时会结群在防波堤或红树林上栖息,此时不与他种鸟混栖。大多数不太惧人,遇有危险时,常蹲伏不飞走。歩行时像矶鹬,头和尾会不断摆动。鸣声为尖锐而两音相连的tu-whip或较刺耳的klee-klee。

    相似鸟种:美洲黄足鹬停栖时,翼明显长於尾部。繁殖羽时体下几乎满布深色粗横斑,体下仅有少部份白色,眉线仅止於眼前。非繁殖羽时体背颜色较暗,无眉线,但前额略白。通常不到砂质或泥质湿地,只在暗礁或岩岸活动。

    生态威胁:目前族群仍算稳定,未受到明显威胁。

    参考资料

    1. 1991年,王嘉雄等着,台湾野鸟图监,台湾野鸟资讯社。
    2. 2003年,约翰、马敬能等着,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黄鳝
下一篇:黄头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