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凤鼻头文化

凤鼻头文化
2011-12-02 10:54:25   来源:   点击:

    史前考古学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1964-1965年考古学者张光直发掘凤鼻头遗址,指出最上层的红砂—灰砂陶文化属於龙山形成期的晚阶段。1986年考古学者黄士强指出凤鼻头遗址最上层的红砂—灰砂陶文化应为单一文化,称为凤鼻头文化,此与张光直所称以凤鼻头遗址龙山形成期文化为代表的凤鼻头文化不同。1991年刘益昌详细论证大湖文化与凤鼻头文化的异同,说明本文化与同时代分布於台南县、高雄县北侧之大湖文化有若干相似之处,但相异之处足以区分为二个不同文化,并指出本文化从龙山形成期早阶段的细红绳纹陶演变而来。

    本文化分布在凤山丘陵及南侧恒春半岛的海岸地带,重要遗址有凤鼻头、鹅銮鼻Ⅱ、鹅銮鼻Ⅲ、车城龟山等遗址。年代约距今3,500-2,000年之间。陶器以红色夹砂陶为主,灰色夹砂陶次之,并有较少量的红色泥质陶与黑色泥质陶,各个陶类的器型复杂变化很多,包括罐、钵、瓶、盆,并可能有三足器,陶器表面以不加装饰的素面为多,但红色陶器表面有红色几何形花纹为主的彩陶,黑色陶也有少量的刻划栉纹与几何形纹,为本文化特色。

    石器则出现大量板岩、砂岩、橄榄石玄武岩制的农耕用具、渔具、猎具,包括石斧、石锄、石锛、石簇、石刀等,其中以处理鱼兽皮肉使用的靴形石刀最具特色,少见於台湾其他地区。由於保存状况良好,也发现大量骨角制作的尖器与鱼勾。

    遗址中也常见贝塚,出土大量鹿、猪等兽骨,除海岸贝类之外,见有较深海域的贝类,如夜光蝾螺,也有大型鱼类的骨头以及海龟的腹甲,显然生活方式除了以农业为主之外,捕鱼、采贝、狩猎也很重要。本文化聚落分布於海岸地带,属於集居型态,部分并以珊瑚礁岩隙与岩荫作为居所,墓葬仅见仰身直肢葬。

    中文关键字: 新石器时代 , 凤鼻头遗址

    英文关键字Neolithic Period , Fengpitou Site

    参考资料

    1. 刘益昌。1990。〈试论凤鼻头文化的性质与卑南文化的年代〉。收於《考古与历史文化:庆祝高去寻先生八十大寿论文集(上)》。宋文薰、李亦园、许倬云、张光直主编。台北:正中。
    2. 刘益昌、杨凤屏。1994。《凤鼻头遗址的范围与文化》。高雄:高雄县政府。
    3. 杨凤屏。1997。〈凤鼻头遗址早晚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以陶容器研究为例〉。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莺歌地名传说
下一篇:莺歌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