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凤梨山遗址

凤梨山遗址
2011-12-02 10:54:19   来源:   点击:

    凤梨山遗址位於台南县六双溪近渡头溪交会口南岸,台1线渡头桥东方约400公尺。遗址地理位置在东经120°20'5",北纬23°10'20";行政隶属於台南县官田乡渡头村。遗址所在地点为嘉义丘陵西南缘一东南—西北走向之棱脉末端坡面上,地势向南倾下,北侧以阶崖临六双溪;土壤属黄褐色砂页岩土(臧振华等1994)。

      本遗址为1992年臧振华等在执行「第二高速公路後续计画规划路线沿线文化遗址调查计画」调查所发现(臧振华等1993)。1994年「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计画」调查台南县市时,复查此一遗址(臧振华等1994)。调查的结果显示,遗址以西,距河川交会处附近之果园有较密集之分布,向东渐少。文化层距地表约30公分,厚约30公分。遗址的面积约长宽500m×200m,全区因果园开垦而受到若干程度之破坏。调查采集的文化遗留有灰黑色夹砂陶、灰黑色泥质陶、橙色细砂陶、橙色泥质陶等,前述两项灰黑色陶类的器形主要为罐、钵、盆、瓶形器为主,可见的纹饰有波浪纹、划纹及篦点纹等。橙色系陶的数量较少,器形主要有罐形器,皆素面无纹。依据臧振华等在1992年采集标本的资料显示(臧振华等1993),凤梨山遗址出土的石器有磨制簇形器、磨制石器以及磨制带锯痕的石器等。以采集所得的文化遗留类型判断,此遗址年代为距今约3,000-2,000B.P.左右,遗物类型如灰黑陶与乌山头遗址之遗留相似程度高,以其形制及风格来看,与主要分布在高雄地区的大湖文化可以归为同一个考古学文化的范畴,但是两者之间仍有明显的差异;唯此一差异是否具有地域或时间的意义,则还有待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臧振华等1993)。

    参考资料

    1. 臧振华等(1993)。《第二高速公路後续计画路线沿线文化遗址调查评估报告》,交通部台湾区国道新建工程局委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
    2. 臧振华、陈仲玉、刘益昌等(1994)。《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研究计画(第二年):台南县、台南市》,内政部委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执行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高去寻
下一篇:鹅銮鼻第一地点(鹅銮鼻I)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