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民族知识 > 李杨还是杨对李

李杨还是杨对李
2010-04-09 16:39:03   来源:   点击:

      一九五七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得到诺贝尔物理奖,对于中国人的世界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大事,因为这不但是名声显赫的诺贝尔奖,颁奖五十七年来中国人的头一次获奖,也代表着中国学习西方近代科学的一项重大成就。因此杨、李获奖的意义,和后来几位华裔科学奖得主,以及一位文学奖得主,都大不相同。杨振宁在二〇〇二年出版的《规範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中就说过,他得诺贝尔奖之后叁年到巴西去访问,当地许多华侨到机场热烈欢迎他,使他意识到自己因科学得奖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一九五七年还是冷战的高峰,美国和中国前几年才打完一场韩战,整个西方世界与中国大陆是针锋敌对的关係。杨振宁和李政道得奖之时,都没有入籍美国,皆持他们出国的中华民国护照,也因此,到目前为止,在诺贝尔奖得主的正式记录中,只有杨、李两人的国籍是中国,后来的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几位科学奖得主都是美国籍,去年物理奖得主高锟列法十分特别,写的是英国标準电信实验室,和中国香港的中文大学,另一位文学奖得主高行健的国籍则是法国。

      杨、李得奖的受到高度重视,也与当时冷战对峙情势有关。杨振宁的家人除一个弟弟,多在大陆,杨振宁太太杜致礼是国民党名将杜聿明的女儿,杜聿明在徐蚌战败被俘,留置大陆,杜致礼的母亲和弟妹则在台湾,李政道的母亲和兄长也在台。当时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的蒋廷黼,曾经是北平清华大学着名歷史教授,与杨振宁的父亲数学家杨武之认识,因此曾在美国请杨振宁吃饭,当然希望杨振宁赴台访问。杨、李二人那年十二月赴瑞典接受诺贝尔奖,中国大陆亦派出杨振宁、李政道的老师张文裕,到斯德哥尔摩与他们见面,希望争取他们到大陆访问。

      因为有歷史文化的特殊意义,又有如此「叁千宠爱在一身」的地位,杨、李二人的行止,就备受社会关注,影响也分外的深远,当时台湾和香港一代或几代的年轻学子,受到他们获奖鼓舞,立志研习物理,亦引起学习科学的热潮。

      杨振宁和李政道得奖后五年,两人因许多因素而闹翻分手后,在物理学界就有一些传言,但是人言言殊,说法不一,如果说正式见诸一般文字,可以说是杨振宁一九八叁年为六十岁出版的《论文选集与评註》。杨振宁在一段评註中,坦白说出他与李政道在芝加哥大学相识,因年长且学识先行,在许多方面帮助了李政道,李亦常来寻求指导,他事实上是李政道当时物理上的老师。在总结两人关係时,亦说他和李的合作令人羡妒,他如一兄长般在各方面帮助李政道。

      杨振宁在《论文选集与评註》中特别说明,他与李政道一九六二年分手之后,从未公开谈论彼此关係,但是因为李政道在几个公开演讲扭曲事实,才改变初衷公开评论此事。

      李政道很快发表了一个回应,后来成为一篇正式文章〈破坏了的宇称〉,对于杨振宁的一些说法提出反驳,其中特别就两人合作得到诺贝尔奖宇称不守恆论文想法的事,提出他的说法,并且指杨振宁在乎排名先后令他困扰。后来李政道在一九八六年出版的论文选集中,也再提了他与杨振宁的合作与不和关係。

      杨振宁的传记《规範与对称之美》二〇〇二年在台湾出版,此传记花费较多时间,且得到杨振宁合作,提出其个人记忆和保存之书面资料,李政道虽对作者访问要求没有回应,但书中亦引述了李公开发表之文章资料,并佐以与他们熟识人士的一手意见以及相关资料,成一专章,可以说是讨论两人争吵分手最详尽完整的书面文献。

      李政道在杨传出版第二年,先以记者问答形式,提出他对杨振宁传的反对看法,回答中还用了如「歪曲事实,製造谎言」等较强烈字眼的批评,后来此十九个问答加上另一些资料成一小书,在大陆及香港出版。去年十二月间,李政道主要以个人自述方式,与一位作者完成了李政道传。在这本传记中,除了再次提出宇称不守恆想法出自他的看法,还特别影射攻击奠定杨振宁科学地位的「杨—密尔斯理论」的科学价值和塬创性,可以说给杨、李纷争再添薪柴。

      杨振宁看到李政道传记,自然十分不满,虽然有几位近友都力劝他勿再回应,因为那些技术细节,外人不会弄得清楚,只是徒增反感。但是已届八八高龄的杨振宁,显然希望留下歷史纪录,因此未顾劝告,公开再发表了一文。

      此一文章写作严谨,引徵清楚,应是一篇极有价值的歷史文件。此外杨振宁特别引用与他们二人熟识的两人,一是诺贝尔奖得主葛尔曼(Murray Gell-Mann),以及另位未得诺贝尔奖但学术评价犹有过之的戴森(Freeman Dyson)对杨振宁的评价,来反驳李政道对他学术地位的攻击。

      杨、李二人在中国近代学术歷史中的特殊典範形象,使得他们的争吵,特别引起科学界许多人士的感喟和嘆息,也引起一些外界人士的不满意。其实,这不过是反映了科学学术从来就是凡人俗世的事业,其中也没有面面非凡的理想人物。

      【知识通讯评论月刊九十期】2010.4.01

相关热词搜索:李杨 杨对李

上一篇:春联怎么分上下联
下一篇:哪一族属于平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