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功德
2011-12-03 08:54:27   来源:   点击:

    为亡者举行超度法事,以亡者名义敬施功德,救济生前的罪愆。丧家在出殡前或安葬、点主後的大七日,延请香火僧(又称香花和尚)进行这项仪式。

    台湾以嘉义以北各县市最为常见。做功德是由不出家而做佛事的香火僧负责,其仪式程序与「正统」佛教的佛事不同,反而吸收道教部分的斋仪,在音乐、後场音乐及动作等彼此之间互有影响。

    做功德时与拔度仪一样需排坛,中间为三宝佛,左右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护坛则为伽蓝、韦驮;坛前两侧悬挂十殿地狱图,配合过王仪式礼请十王。

    仪式以发关、请神、请佛开始,引魂到佛前听经闻忏,以求忏悔。在仪式过程中重视孝家之参与,如过桥仪式中演出土地公及牛头、马面守桥,在亡者过桥时说孝,由孝家子女投钱以助通过。演出目莲双挑时,目莲尊者一边挑经、一边挑魂帛往西天,而子女需攀魂担以示不舍。相较於道教科仪中的目莲挑经,释教就较重引发孝家的悲思。此後主要仪式为还库、过王、交牒,则是孝家子女须代亡亲偿还所借的库钱;在「投王过案」的仪式中演述地狱的可怖,乞求救度亡魂;中部地区也有使用对卷的方式进行演述。

    做功德以佛教经忏为主,并吸纳道教的部分斋仪及地方民俗,成为一种「民间佛教」,在客家及福佬地区,都保存了早期做功德的传统,所留存的音乐、唱念等,均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中文关键字: 释教 , 十殿地狱图 , 过桥 , 填库

    英文关键字Buddhism

    参考资料

    1. 谭伟伦主编。2007。《民间佛教研究》。北京:中华书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亭仔脚(骑楼)
下一篇:九龙大榕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