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
2011-12-03 08:59:09   来源:   点击:

    举行大殓前後的各项仪节。从接板开始,依序为乞水、沐浴、穿寿衣、辞生、乞手尾钱、大敛、封钉。

    「接板」即家属跪接棺材(称为寿板、寿木)入丧宅的仪式,抬入时棺木前头先进,便於入殓时使死者的身体头内脚外。仪式中对於亡亲的祈求含有一家之愿,如接棺时将米、桶箍放在棺木上,祈求子孙有吃有用,并团结如木桶紧箍在一起。接板後子孙即进行乞水、沐浴仪式,乞水是到河边取水,将水取回後由长子或土公以布沾所乞之水擦拭遗体,并一边念诵吉利话。接着为死者穿上寿衣,一般为7层,并配戴金、银饰物,这是古厚葬之遗俗。

    入殓前须进行「辞生」的祭奠,表示亡者辞别生人,祭奠时将6至12碗食物陈於死者之前,由道士或土公夹菜作喂食的手势,祭品有鸡、肝等,道士喂食时口念谐音吉利话如起家(闽南语「鸡」同音)、作官(闽南语「肝」同音)等。祭毕行「乞手尾钱」仪式,祈求留下财富供子孙享用。

    大殓是由子女在土公帮忙下,将遗体置於棺内,而後土公盖上水被,下垫以银纸制成的枕,在枕两端缝上公鸡毛、狗毛,表示鸡啼狗吠,提醒死者时间。还在棺内放置库钱、过山裤、桃枝等,并使死者脚踏金(左)、银(右)纸,这些步骤都有帮助亡者顺利起行,并余下精气之意。在家人最後瞻仰遗容後,加上棺盖,进行「封钉」仪式,俗例是由伯叔(父丧)、母舅(母丧)主钉,将长钉打入,而小钉则由孝男咬起置於香炉,仪式进行时都要说吉利话。此後就收脚尾饭,布置孝堂、供魂帛(灵位)、架遗像等。

    因台湾气候较热,入殓礼为期不长,以免遗体腐坏。现时殡仪馆、葬仪社已有冰柜,但是入殓後仍是不宜停殡过长;尤其火葬之风逐渐盛行,入殓的寿木及所放的物体已逐渐简化,可见丧俗正随时代演进而变化。

    中文关键字: 接板 , 寿衣 , 封钉

    参考资料

    1. 台湾现行丧葬礼俗研究小组。1883。《台湾地区现行丧葬礼俗研究报告》。台北:中华民国台湾史蹟研究中心。
    2. 李丰楙。1994。〈台湾民间礼俗中的生死关怀〉。《哲学杂志》,8。
    3. 徐福全等。1994。《丧葬礼仪篇》。「礼仪民俗论述专辑」4。台北:内政部。
    4. 李丰楙。1996。〈道教斋仪与丧葬礼俗复合的魂魄观〉。《仪式、庙会与社区会议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
    5. 徐福全。1999。《台湾民间传统丧葬仪节研究》。台北:徐福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公普
下一篇:出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