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酒
2011-12-03 09:22:30   来源:   点击:

    酿制小米酒是台湾原住民传统文化之一。举凡在生活、祭祀、礼俗都占有非常重要的角色。

    <诸罗县志> (卷之八 风俗志)记载:

    「捣米成粉,番女嚼米置地,越宿以为麴,调粉以酿,沃以水,色白,曰姑待酒。味微酸。外出,裹其醅以蕉叶或载於葫卢。途次遇水,灌而酌之,浑如泔。」

    黄叔璥<台海使差录>记载:

    「桩秫米使碎,嚼米为麴,置地上,隔夜发气,拌和藏瓮中。数日发变,其味甘酸,曰姑待酒。」

    「秫米」就是小米,是台湾原住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主要的制酒原料,这种叫做「姑待酒」。原来是利用人的唾液作为酵母,用口嚼过小米,放着隔夜发酵,然後再加入另外捣碎的小米,两者拌和藏在瓮里,放置一段时间,就自然变成酸酸甜甜的酒,酿成的酒就是现在熟悉的「小米酒」。

    在台湾各原住民族的神话传说对酿制「小米酒」的起源也有所陈述,如:

    赛夏族里,传说「酒」导源於鬼灵。陈春钦氏<向天湖赛夏族的故事>载有「鬼灵与山地酒」。

    泰雅族造酒母之法,佐山融吉、大西吉寿《生番传说集》(大正十二年),余万居译,载有:「古时,名warisibatto是首先发明嚼栗造酒母之法,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种植麻的人」。

    在台湾各族原住民对於小米酒,是有其重要的文化意义。

    如:

    西拉雅族的尪姨祭阿立祖时喷酒礼。念祷告词,以祈降福世人。

    阿美族丰年祭,重要祭品:祭酒(Lingalawan)为净水或圣水之意,据说,祭酒有避邪的法力。在丰年祭中把酒放在中央,表示神灵与族人同在一起,并有人不停地给在场人的人斟酒,象徵守护神与人们同在。

    泰雅族热情豪爽把喝酒当做诚恳待人之道。衍生共饮文化称为「柯和吉」Qohozi。为着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及相互间祝福之意,因此,泰雅的老人常会对人说:「请你饮用我的柯和吉」。

    卑南族有「水酒敬天地」的仪式及「海祭」,其仪式是将妇女酿制成的小米酒(tinuerau)带到海边,然後在海边煮小米饭糕,由祭司朝向兰屿的方向念祭文,表示祈祷、感谢、赐福、丰收之意。

    赛夏族人善酿小米酒。与人共饮一杯叫做「爱若蜜」,这是对客人的最高礼遇与欢迎。

    排湾族

    排湾族人在饮用小米酒之前,右脚先用力跺地一次,表示敬山神。

    排湾族敬畏祖灵,可以从喝小米酒得知,当小米酒装连杯(二人一起饮用)饮用前,用食指沾小米酒往上洒,左右各三次,右手为善灵,左手的是恶灵,不分善恶都得敬畏。(摘自台湾的原住民-排湾族—饮食文化)

    鲁凯族及排湾族喜欢与好朋友一起分享小米酒,喝酒时,有不独饮的习性。所以发展出(连杯酒器)与好朋友连杯共饮的特色。

    而在台湾各族原住民中有最嗜酒的一族为邵族

    平时用食俭约,但不可无酒。

    庄士杰<头水社化番采访资料>载:

    所食淡薄,虽以米为酒,而佐以盐水为事,即有时所获兽肉,亦向人易瓮酒,而留食者颇少。且其性最嗜酒,终年皆以饮酒为乐。从来其家悬壶而无酒,亦必以米粟易酒而饮。

    唯独达悟族不制酒。

    小米酒是台湾原住民最珍贵的祭祀献礼,象徵着台湾原住民对祖灵及天地最大的敬畏。在祭祀、农耕岁收、狩猎、筑屋、出生、成年、结婚、客人造访前,原住民妇女才开始酿制小米酒的工作,并非日常生活中常有的。所以小米酒不仅是重要的祭品,也是一种族人间团结、互通友谊的代言,更是欢乐的酵素。

    参考资料

    1. <台湾省通志>卷八(同胄志,阿美族篇),第八册,台中,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民61年6月30日
    2. <台湾省通志>卷八(同胄志,邵族,平埔篇),第九册,台中,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2年12月
    3. <台湾省通志>卷八(同胄志,排湾族篇)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4. 王蜀桂 (排湾酒麴婆婆)
    5. 林世治 (摇滚祖灵),<师友>三七七期
    6. 范雅钧 <台湾酒的故事> 发现台湾系列
    7. <诸罗县志> (卷之八 风俗志)
    8. 黄叔璥 <台海使差录>
    9. 黄叔璥 <番社采风图考>
    10. <东瀛识略>
    11. 台湾地理百科37—台湾原住民 陈雨鑫着 民93 原足文化出版
    12. 台原文化丛刊---台湾的原住民系列 民91 台原艺术文化基金会
    13. 协和台湾丛刊—台湾的拜壶民族 民79 台原出版

相关热词搜索:С

上一篇:布农族历法
下一篇:冈山箩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