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晬
2011-12-03 09:23:50   来源:   点击:

    晬指的是周岁,而度晬是闽南人的说法,客家人则称为「作对岁」,同样都是指婴儿满周岁。

      从前环境的差异,婴儿的夭折机率很高,所以对度晬也就特别重视。而从出生到度晬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庆祝仪式,也表示家人的费心呵护有了成果,所以非常重要。这一天,除了要准备供品(牲醴、红龟粿)祭拜神明祖先外,外家也会送头尾,将婴儿全身上下的衣饰用品(衣裤、鞋子、金饰等等)一次送齐如仪,加上红龟,以庆贺婴儿的顺利成长,而产家则会准备和头尾相当的金钱作为回礼。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中也写到「至来岁生日,谓之同晬。」

    做度晬(作对岁)的仪式:试周、包子抹嘴、米香糖、踏红龟

    除了祭祖拜神外,度晬时最重要的仪式就是「抓周」,是一种传统的性向测验,用婴儿第一个抓取的物品来推测婴儿将来的喜好跟前途发展,这个仪式在台湾仍以男孩为主。

      「抓周」、「抓福」是北方话,闽南话称「试周」,古籍记载也出现过「试儿」和「晬盘会」的词汇。

      而在同天,家里人还会准备包子来替婴儿抹嘴。因为婴儿在出生到现在都只能喝奶不能刷牙,口有乳臭,所以要用包子象徵性的抹嘴,边喊「臭嘴去、芳嘴来」或「嘴臭去、芳的来」,代表脱去乳臭,从红婴仔变成囝仔的一种喜悦的成长之情,之後把包子丢给狗吃;或是拿米香糖给孩子吃食,希望孩子将来是个很吃香的人。另外,家里还会准备两个红龟让婴儿踏在两脚下,取长寿之意。

    关於抓周

      祭祖之後要准备一个米筛或比米筛大一点的大篑模放在大厅,让婴儿坐其中,里面放置十二种东西,各自带有不同意义,大概的类型如下:

    1、书:学者、会读书

    2、笔:书法家

    3、墨:书法家

    4、鸡腿:有口福、大食佛(闽南话)

    5、猪肉:有口福

    6、算盘:商人(现在有用电子计算机代替算盘)

    7、秤、戥:善计算的商人。戥是秤药秤金用的小秤。

    8、银:会存钱的富翁

    9、柴满(mia5):松心木中最富油脂的部分,过去用来引火用,mia5音同闽南语中聪明的「明」,所以取其聪明之意。

    10、田土:农夫

    11、葱:聪明

    12、印章:做官

      随着时日的演变,现在也有抓听筒成医师,抓滑鼠变工程师的转化。

    参考资料

    1. 林明义编《台湾冠婚葬祭家礼全书》,台北:武陵,2000 p.10107
    2. 片冈岩着/陈金田译《台湾风俗志》,台北:众文,1996 p.7
    3. 李秀娥《台湾传统生命礼仪》,台中:晨星,2003 p.74
    4. 铃木清一郎着/冯作民译《增订台湾旧惯习俗信仰》,台北:众文,2000 p.109
    5. 洪惟仁《台湾礼俗语典》,1986 p.15
    6. 张组基等《客家旧礼俗》,台北:众文,1992 p.143
    7. 吴瀛涛《台湾民俗》,台北:众文,1998 p.116
    8. 刘还月、陈阿昭、陈静芳《台湾岛民的生命礼俗》,台北:常民文化,2003 p.127-129
    9. 阮昌锐、辛意云等编撰《中国人的生命礼俗》,台北:十竹书屋,1992  p.148-150
    10. 阮昌锐《台北市传统礼仪—生命礼俗篇》,台北,1994  p.21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平埔族嚎海祭
下一篇:平埔族姑娘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