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子
2011-12-03 09:38:14   来源:   点击:

    毽子,是一种用鸡毛插在圆形的底座上做成的游戏器具,古称,「抛足戏具」。毽子由於制作材料不同,可分为:

    一、纸毽:用棉、塑胶和玻璃等纸类,边缘剪成条状,中

    包一枚铜币。

    二、布毽:由布料制作,作法如纸毽。

    三、绒线毽:用绒线织成一块,中包铜币,交叉打结而

    成。

    四、瓶盖毽:瓶盖中放毛管和小螺丝帽,并将瓶盖边向内

    鎚扁,插上公鸡毛。

    五、塑胶毽:利用铁模以软质塑胶做成。

    六、绒布键盘鸡毛毽:是正统的毽子,作法如瓶盖毽。

    相传「踢毽子」是从古代军中游戏「蹴踘」(由黄帝所发明的足球运动)演变而来,沿袭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在中国历代中颇为流行。依据现有之文献记载推论,大概起源於宋朝,流行於明朝,极盛於清朝。宋朝高承所撰的〈事物纪原〉中纪录:「小儿以铅锡为结,装以鸡羽,呼为箭子,三五成群走踢,有里外帘、拖枪、耸膝、突肚、剪刀、拐子、佛顶珠等不同招式玩法,亦蹴踘之遗意也。」 其中的「箭子」也就是毽子。明朝刘侗、于奕正同撰的〈帝京景物略〉一书中,记载着一段民谣:「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清人翟灏在〈通俗篇〉说:「今京市民,为此戏最工,项、额、口、鼻、肩、腹、膺,皆可代足,一人能兼应数敌。自弄则毽子终日绕身不堕。」

    民国二十年,党国元老吴稚军、戴传贤等曾大力提倡毽运。当时亦有人作歌推介,其歌词如下:「小孩子、老头子;柳荫树下踢毽子;毽子飞上天,惹得雷公发了癫,偕火闪娘娘下凡间,学会踢毽子上南天,踢得玉皇哈哈笑,从此不乐登金殿。」

    根据以上的文献说明「踢毽子」的活动,不论在中国的古代或今日台湾都是一项盛行的游戏

    参考资料

    1. 毽子。维基线上百科。上网日期:民94年11月28日。网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F%BD%E5%AD%90
    2. 董金松。毽子。中华大百科全书。上网日期:民94年11月28日。网址:http://living.pccu.edu.tw/chinese/data.asp?id=9447&htm=08-509-4935踢毽子.htm&cpage=1
    3. 台湾的民俗童玩。上网日期:民94年11月28日。网址:http://hledu.nhltc.edu.tw/~s911201/index9.htm
    4. 香港足毽总会。上网日期:民94年11月28日。网址:http://www.hkshuttlecock.org/history.ht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棺材板
下一篇:棺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