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火
2011-12-03 14:16:14   来源:   点击:

    台湾民俗常见的洁净仪式。又称踏火。俗信认为过火有见证神威显赫、法力无边、除秽祛厄、消灾禳祸、祈求合境平安等功用。

    宫庙举办过火仪式时步骤如下:择吉日良辰,架好炭堆起火,法师演净、按符、镇指,视火候开火路,洒盐米降温,法师执黑令旗先过火,信徒扛辇轿神像随後而过。

    参与过火者,事前必须斋戒,避除不洁禁忌,以免过火烫伤。过火仪式结束後,民众可拾炭烬回家,放在房舍内避邪,或喂牲畜免遭瘟疫。

    为安全起见,过火时不论火烬熄灭与否,都要在其上舖盐以降温,行话称为银包金或金包银。燃料有木炭与金纸,以木炭居多,也有以木条与木炭起火燃烧者。

    火场型式常见有(一)长条型式:用一堆木炭堆成长条型起火;(二)四方型:用木炭堆成四方型起火;(三)一堆型:用木炭堆成一堆,过火一踏而过;(四)五堆型:分东、南、西、北、中五堆木炭起火,取五营五行之意,开火时从北中南、西中东铲平;(五)烘炉型:只用一个烘炉起火,跨过小烘炉即完成象徵性的过火仪式。

    台湾各地的过火仪式大多在宫庙举行,法师或道士演法仪式虽不同,但消除秽气厄运、祈求平安的目的却是一致的。

    中文关键字: 洁净仪式 , 踏火 , 盐米

    英文关键字purification , stepping-fire , salt and rice used for exorcisms

    参考资料

    1. 1997。明代《正统道藏?道法会元》。台北:新文丰。
    2. 刘枝万。1983。《台湾民间信仰论集》。台北:联经出版社。
    3. 吴永猛等编。2008。《台湾本土宗教信仰》。台北:空中大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过继
下一篇:返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