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盐米
2011-12-03 09:31:44   来源:   点击:

    摔盐米是一种民间风俗,依据不同目的而有不同意义。

    台湾传统俗信中,假设人遇到不乾净的无形物体,即一般所谓妖魔鬼怪,便会使用摔盐米的方式来避化开。准备物品是盐巴和米各半,将盐巴和米混和後,采脚并同时将盐米撒向五方,即净五方,还会念咒语来辅助仪式进行,最後再将剩余的盐米放入受惊吓者的口中,再念一次咒语即完成仪式。

    摔盐米不是随便可以做出的动作,因为「摔」具有伤害意味,如果妖魔鬼怪未伤害、侵犯人,就不必要摔盐米,否则会有意外的相反结果。

    台湾民间举行过火前、跳锺馗、祭煞、扫路、压火灾、安神位、开庙门......的祭典法事中,都会出现摔盐米的仪式,目的也是为净五方。净是清净、洁净的意思,五方是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和收惊不同之处是加上勒符後便成为一种法器,且在法事中口念盐米咒,如此凶神鬼魅便会远离。

    过火仪式里盐米使用数量比较多,将盐米洒在炭火上,主要功能是藉燃烧盐米来降低炭火产生的高温及减少过火仪式的危险性。

    当有人来家中捣乱时,在他离去後,便会摔盐米诅咒他发疯或生病。

    有灵柩出葬也会摔盐米,是因希望死者不要加害扛棺的人。

    若小孩子跌倒,便在跌倒处摔盐米,以为这麽做会驱走使小孩子跌倒的鬼魅。

    台湾民间又认为得到眼疾是因为土神作祟,只要摔盐米驱离土神,眼疾便会好转。

    根据民间传说和歌谣,相传正月初三是老鼠娶新娘的日子,在当天必须提早就寝,避免骚扰鼠辈,并且要在房子的角落放置盐巴和米,供老鼠食用,称之为老鼠分钱,用以表达祝福与共享一年的丰收。

    摔盐米主要是驱邪、收惊、净身的一种方法,在民俗活动及祭典中非常普遍。

    参考资料

    1. 黄文博,《消遣神与人:台湾民俗消遣》,台北市:台原出版,1993年,p.38
    2. 刘还月,《台湾民间信仰小百科﹝灵媒卷﹞》,台北市:台原出版,1994年,p.132-133
    3. 宋锦秀,《傀儡、除煞与象徵》,台北县:稻乡出版,1994年,p.172
    4. 郭立诚,《中国民俗史话》,台北市:汉光,1983年,p.194-198
    5. 凌志四主编,《台湾民俗大观2》,台北市:大威出版,1985年,p.105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挂絭、换絭、脱絭
下一篇:换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