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民族知识 > 面粉尪仔(捏面人)

面粉尪仔(捏面人)
2011-12-03 14:28:38   来源:   点击:

    捏面人早期通称为糯米尪仔(台语),是可以吃的。有一种是以糯米为外皮,里面包馅(如地瓜),加一根竹签,再用木制的模型刻一些鱼虾动物类:另外有一种只以有色的糯米刻成简单的图形再沾黑糖水来吃,而依造型、习惯、和民俗风情的不同,捏面人可以分为北、中、南三个不的发展系统。

    中部的发展以鹿港为中心,早期鹿港为一繁华的通商口岸,常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因而成为捏面人最早的起源地,中部的捏面人主要是融入节庆用途中,因此大多捏一些鸡鸭鱼肉做为祭品,尤其是冬至时,家家户户都会在木板或纸板上捏一些三牲来祭拜,祭拜完後,还可以煮来当汤圆吃,所以,中部还称捏面人为鸡母狗鸭(台语)。此外,也有以捏面人做为童玩之用的。

    至於北部则因城街镇繁华,捏面人的发展就较具商业化,许多跑江湖的捏面货郎,会在节庆及夜市中,捏出很多漂亮的捏面人来吸引顾客,除了可以吃外,这些捏面人的造型通常也较新潮和进步。

    南部因为民风纯朴再加上天气炎热,捏面人的馅容易发霉、裂开。因此这里的捏面人主要以咸鸭蛋为主体,再加上头、尾作各种动物或蔬菜的造型,放在供桌上,作为装饰之用。以咸鸭蛋为主体,一则可以省面粉材料,二则在面粉乾了之後,里面的咸鸭蛋还可以拿来吃,顾客也会觉得有价值!因此南部的捏面人又称为鸭蛋尪仔(台语)。

    参考资料

    1.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鹊桥
下一篇:鼠麴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