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族
2011-12-05 21:01:47   来源:   点击:

    ●分部

      分为阿里山邹亚族(又分为Tapagu-Tufuja群和Lututu群)、卡那布亚族、沙阿鲁阿亚族。邹族主要居住於嘉义县阿里山乡,少部份居住南投县信义乡,合称之为「北邹」,与北邹相对映,有称之为「南邹」的,居住於高雄县三民乡「卡那布那布」与桃源乡「沙阿鲁阿」族。总人口约七千多人。

    ●文化

    邹族人的社会组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份:

      (一)大社(hosa):由几个氏族联合组成。北邹有两个大社,分别为达邦社与特富野社。邹族的精神象徵为大社中的「会所」,为平时训练青年和部落活动的中心,只有在大社中才可设立,一般村落中不能设立。

      (二)氏族(aemana):由几个联合家族组成,因血缘、收养、嫁娶组合的家族。可能有血缘关系,也可能没有血缘关系,同一氏族之间禁止通婚。

      (三)联合家族(ongo-no-emo):由几个单一姓氏的家族组成,组成家族可以互用猎区、共食猎内、共有耕地、共有河流渔区、共有小米祭祀小屋(又称粟祭屋)。

      (四)单一姓氏家族(emo)︰邹族有男子集会所,少年在十二、三岁时就必须进入(夜宿)会所,接受历史、文化、传统技艺、狩猎的训练。凯旋祭时,就是以男子会所(KUBA)为活动中心。目前会所制度已经消失,但仍然严禁女性进入会所,在传统民居里,邹族的男、女各有不同出入的门,也显示邹族是个父系社会的制度。

    邹族没有阶级制度,却有几个特殊地位的人物:

      (一)头目(peogsi):由其一家族固定承袭。长老会议中最大氏族的长老为头目,是部落会议的召集人,

      (二)征帅(yuozomu):争战、猎首的指挥官,有时可能是头目,如果战事频繁,会有好几个征帅。

      (三)勇士(maotana):在战场上有特殊功勳的族人。

      目前传统的价值观与社会制度已被行政体系的运作所取代,只有在传统祭典时,头目、征帅家族的地位才会被凸显出来,没有了战争,所谓的征帅、勇士已不复存在,倒是家族长老的地位依然屹立不摇,年经人对长辈的尊崇不仅表现在文化上,也表现於日常生活当中。

    服饰

      以狩猎为生的邹族人,皮衣、皮帽是上山的主要装扮。猎物的皮为衣饰是邹族的特色。邹人以柔软的山羌皮做帽饰、以山鹿皮做皮鞋、以山羊皮做衣服。以红色布料为主的衣服配上带着羽饰的帽子,是邹族男子的标准打扮。女子以头巾缠发,黑裙、蓝色长袖上衣、刺绣精美图案的胸衣为主。

    饮食

      其生产方式以山地耕作为基本,农作物以小米、旱稻、蕃薯和芋头为主,兼以狩猎,捕鱼及饲养家畜为辅助生产,狩猎一度成为主要生产,至今狩猎在祭仪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平日嗜粟酒、薯酒及烟草。

    ●祭典

      邹族人的宗教信仰属於超自然的神只信仰。主要的神只有天神、战神、命运之神、猎神、土地之神、粟神、家神、社神等。

      (一)凯旋祭(或称战祭Mayasvi):时间大约在旧历年二月间。主要是祭拜天神和战神,在会所及其广场前举行。北邹人的祭典。 

      (二)小米收获祭(Homeyaya):属於家族性的祭仪。在每年的小米收割完後举行,大约在旧历年七、八月左右。主要祭祀小米神,感谢牠对农作的照顾。是邹族最重要的祭典,也是邹族人的过年。

      (三)小米播种祭 (Miapo):通常在初春期间举行,并将新收成的粮食供奉天神,祈求天神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藉着小米的播种仪式祈求今年的小米丰收。传统上以男子主持,也是属於家族性的祭仪。之後大宗的播种由女子执行。

      (四)子安贝祭 (Miyatjgu):南邹人的祭典。是高雄县桃源乡沙阿鲁阿族特有的祭典,每二年举行一次,已失传多年,在西元一九九三年才恢复。传说沙阿鲁阿族的祖灵藏在子安见(壳)里,平时收藏在一个小壶里,到祭典时才拿出来供奉。其原意接近祖灵祭。

    参考资料

    1. 台湾原住民族分部及介绍 http://www.tacp.gov.tw/intro/nine/nine.htm 九族文化村 http://www.nine.com.tw/culture_01_05.htm 台湾原住民博物馆  http://symuseum.myweb.hinet.net/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脱簇枪
下一篇:赛夏族祈天祭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