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
2011-12-05 21:02:17   来源:   点击:

    ●分布

    阿美族目前总人口数约十六万七千多人,一般自称为「邦吒」(Pangcah),另一个称呼则是「阿米斯」(Amis)。在阿美族语汇中,Amis意谓「北方」。而「阿美」一词,就是从「阿米斯」简化而来。根据清代以来到日治时期的记载,都以「阿眉」来称呼这群花东地区的原住民。後来日人鹿野忠雄则将阿美族正式分为南、中、北三群:南部阿美包括恒春、卑南两群,中部阿美包括了秀姑峦、海岸,北部阿美即南势阿美。但若以文化、方言、祖源来严格区分,实际上只有台东、秀姑峦、南势三大系统。

    ●文化

    阿美族昔日是典型的母系社会,一直居住在平原地带,是原住民中人数最多的一族。「家族」是阿美族的社会基础单位,指涉居住於同一屋子中的人。每一个家族都由一位最年长的女性出任「家长」,对内拥有行使权威的绝对力量,举凡家里的大小事情均由女主人作决定。部落性的政治活动或捕鱼、建筑才是男子的工作。早期,阿美族的男子嫁入女方家,在婚姻上有服役婚的观念,也就是要为女方义务工作几个月或一、二年。在阿美人的想法里,入赘是一件光荣的事情,男子可以藉此机会改善女方家的生活,但受到汉人的影响,母系社会的特质已渐渐淡化。

    阿美族的政治体制一直以男性为主,维持达邦(Tapang,头目的意思)和长老领导的形式。达邦由部落会议选出後终身任之,负责部落的行政事务;惟退休长老不实际管事,祭典时先尝酒肉之权利而已,真正掌握部落实权的则是部落中的长老。

    阿美族社会的另一个特徵是严密的年龄层级组织。关於层级组织的级名制度又可再细分为北部阿美(南势与秀姑峦阿美)的「袭名制」(即有一套年龄阶级之名号循环使用),以及南部阿美(包括海岸、马兰与恒春群阿美)的「创名制」(即每产生一个新的阶级,即产生一个新的阶级名称)。基本上,层级组织有许多社会功能,但可看成是阿美族男子的部落政治与社会化模式。凡一岁至十九岁之男童未入级,满十三岁就送入少年会所集训。以二至五岁为一个阶级,每三年通过一次体能试验,才晋升更高一级的年龄层级。二十岁至四十六岁为壮年级,改住到青年会所,入会所服公务,可结婚,祭典时可带羽毛装饰之头饰,此一级且有族语之级名(kapot)。又四十七岁至八十岁以上为长老级,管理族中庶务如祭仪、酒食之分配,指挥干事工作等。同一层级的男孩一起学习、生活,并住宿於集会所。在集会所里,同一个层级的同伴一起工作,遇有奖励或处罚也是以一个层级为单位。无形中紧扣了同年龄层级的每一个男子,而这样的关系是一生一世,直到离开人世为止。

    ●服饰

    不同区域的阿美族在服饰上也有所差异。阿美族的服饰除了具有蔽体御寒的实用功效外,更具有区辨性别、年龄、区域与界定群体范围、达成认同的重要功能。就分类来看,阿美族的衣服分为「常服」及祭典仪式时的「礼服」(盛装或祭服)两种。材料主要是麻,其次是皮革。常服较为简单,过去女性常服有汉式长袖短衣或短袖上衣,下有围裙、绑腿部。男性则是麻布上衣、皮衣、皮雨衣,下体围一块遮阴布。

    礼服是特殊祭典仪式时的穿着,身上会饰有珠贝、玛瑙、铜玲、毛线、羽毛等装饰品,并肩挂配袋(有单袋及双袋)。礼服包括:巫师礼服、婚庆礼服和丰年祭的盛装。基本上,男有头冠(或羽冠)、绑腿裤、短上衣或长衣,有的地区会再加流苏裙、猎首袋等。女有珠冠(或羽冠)、长或短袖上衣及裙、绑腿布等。另外还有些配件如帽、头巾、腰带、佩袋(槟榔袋)及其他饰品。帽子亦分有三类,有工作帽、便帽、年龄层级或头目戴的礼帽。若单以饰物来看,则有头饰、项饰、耳饰、胸饰、腕饰、腰饰和腿饰等七类。材料则包括兽骨和兽牙、兽毛、羽毛、贝、木、藤、竹等。

    ●饮食&祭典

    阿美族的食物来源有二,一为自己生产,另一非自己生产。所谓自己生产的食物指耕作、饲养而得,非自己生产则包含渔捞、狩猎、采集、交易、馈赠等。外来食品多是与汉人交易而得的,如酒、糖、盐、腌肉和腌鱼等。昔日,主食品是小米饭和甘薯,但自日据末进入水田时期以後,主食渐变成白米饭,佐食品以蔬菜为主,野菜与肉类次之。当有节日时,则会特别蒸糯米饭、糯米糕、煮鱼或咸猪肉。

    由於阿美族的部落多半临海或靠近溪流,因此捕鱼也是阿美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大事。对阿美族而言,捕鱼除了餬口及提供蛋白质的来源,也有文化上的深层意义。在阿美族的社会里,举凡一个活动的结束或丧葬仪式过後都要有捕鱼或吃鱼的行为(阿美语称为pakelang),来作为活动的休止符;因此,渔捞的行为有脱圣返俗的意义。

    年度性的祭典则有丰年祭(ilisin)。昔日在小米收割後跟下一期小米播种前会举行丰年祭活动,这也是岁时祭仪中持续时间最长、最盛大的一个仪式。由於丰年祭的传统由来已久,其意义因时代、社会的变迁而稍有差异,但大致仍可归纳下列几点:(一)身体辛苦了一年,在农作物(小米)收成後,让大家利用丰年祭的庆典来使全族娱乐一番,并迎接新的一年开始,所以丰年祭也有「新年」的意义。(二)传统上,这是男人猎取敌人首级回来後的庆功活动,所以这也是个表现阿美族男人的节日,并且藉由全族的力量,激励、教诲年轻人,给予他们磨练的机会,有时也藉此期间举行成年礼。(三)藉由歌舞活动的进行,凝聚全族的向心力,所以丰年祭的歌舞必以围圈牵手的方式进行,而且祭歌也为一种「应答式唱法」,都必须由多人一起完成,反映的正是一种合群的精神。(四)藉由盛大隆重的仪式,表达族人对先袓的感念。(五)藉此全族聚集的机会,让年轻男女之间彼此认识,甚至求爱,以达繁衍族群的神圣使命。

    参考资料

    1. 许功明主持,1998,《阿美族的物质文化:变迁与持续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
    2. 黄宣卫,2005,《国家、村落领袖与社会文化变迁:日治时期宜湾阿美族的例子》,台北市:南天书局有限公司。
    3. 台湾省文献会,1989,﹤住民志?同胄篇﹥,出自《重修台湾省通志?卷三》,南投市:台湾省文献会。
    4. 明立国,1989,《台湾原住民族的祭礼》,台北市:台原出版社。
    5. 国立台东社会敎育馆网站 http://www.ttcsec.gov.tw/a03/a03.htm
    6. 台湾史讲义网站 http://www.syps.hlc.edu.tw/taiwan/newpage1.htm
    7. 台湾原住民电子报 http://www.kgu.com.tw/place/amis.ht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兰屿雅美族
下一篇:赛德克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