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宗教知识 > 南投竹山紫南宫

南投竹山紫南宫
2011-12-03 09:17:33   来源:   点击:

    位於南投县竹山镇的「紫南宫」,昔称「竹脚崎土地公庙」,又称「大公庙」,以「借发财金」闻名全台,素有「神明银行」之称,与台北烘炉地的南山福德宫、屏东车城的福安宫,并称为台湾三大土地公庙,因此有「北烘炉、中紫南、南车城」的称呼作区别。

    紫南宫的创建,缘起於明郑时期,郑成功命林圯将军带兵驻守水沙连(今竹山),而由林圯将军手下杜、赖两部将带领先民开垦竹脚寮、后埔子庄等地。之後逐渐拓展成聚落,但庄民开垦仍难免会遇番害威胁,因此为祈求平安,於是在清乾隆十年(西元1745年),由该地总理杜夫倡议,就今杜寮、后埔仔二庄庄民募款两百银圆而兴建了「竹脚崎土地公庙」,至清道光年间称「大公庙」,直至咸丰五年(西元1855年),庄民陈东水再倡,由庄民共同筹资七百银圆改建,并更名为「紫南宫」。

    至光绪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由陈克己等,再度筹资壹仟柒佰银圆,予以重建为砖、木造平屋之庙宇建筑。之後,到民国六十九年(西元1980年),因庙内木质建料已腐朽不堪,为了香客安全起见,决议於民国七十年(1981年)全部以钢筋水泥建材重建迄今。

    紫南宫主祀福德正神土地公,据说紫南宫曾受嘉庆君敕封,因此该庙土地公所戴为官帽,并有文武护将随从。此外,在光绪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重建时,另再陪祀福德夫人土地婆,并加奉祀三官大帝及石头公。

    紫南宫庙虽小,却极具历史价值,保存了多项古文物,其中包括百年石制香炉及清朝光绪年间台湾镇总兵吴光亮所立的石碑「永济义渡碑记」(现存紫南宫左侧)。除此之外,紫南宫也是一座极富传奇色彩的庙宇,流传着相当多的故事,包括「下井仔雍菜」、「石头公」、「金钱龟」的传说,以及「双蛇护庙」、「小龙会」的神蹟。但最让紫南宫闻名全台的就是「借发财金」和一座斥资4千万所打造「五星级厕所」。

    紫南宫求取「福德金」,也就是「借发财金」,缘起於民国五十年代,当时正值台湾光复初期,百业待举之际,紫南宫以急难救助及扶助居民的精神,以救急及协助居民创业,开放社寮地区居民,向土地公求取「福德金」,主要是提供居民生活上的经济周转,以及社区子弟在创业上的经济协助,当时求取的最高金额曾达肆仟元(约当时本地二个多月的工资)。至民国六十六年以後,由於紫南宫「借发财金」的名声不迳而走,因此引起外地民众前来求取福德金的热潮,且信众逐年增加,庙方有感经费不足,无法应付众多求「福德金」的信众,因此於民国七十二年起,规定求取「福德金」的金额为每人两佰元为上限,让所有信众都能求取福德金,都能获得土地公的庇佑,而事事顺利,有求必应。

    而紫南宫斥资4千万所打造「五星级厕所」,建筑风格还配合当地名产,设计成竹笋外型,公厕里有育婴室、室内喷水池,冲水到洗手台全都是感应式,还有感应式气窗,足可媲美五星级饭店的奢华内装。

    但紫南宫一向本着「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理念。对於地方的回馈不遗余力。因此特别重视教育工作,不但提供社寮国中、社寮国小、中洲国小三所学校全部的注册费及奖学金。对就读高中、大专的社寮里民也给予学费补助。每年补助老人会壹百万元及社会文教基金会壹百万元。因此曾连续三年接受省府表扬 「热心公益贡献奖」,民国八十八年及八十九年获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文馨奖」。?  

    中文关键字: 南山福德宫 , 车城福安宫 , 土地公庙

    参考资料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卑南胜府坛
下一篇:《高上玉皇本行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