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宗教知识 > 学甲慈济宫

学甲慈济宫
2011-12-03 09:43:32   来源:   点击:

    学甲慈济宫始建於明永历15年(西元1661年),是台湾保生大帝的开基祖庙,福建省军民追随郑成功渡台垦居,由家乡迎请慈济宫「保生二大帝」、「谢府元帅」、「中坛元帅」三座神像一同渡海庇护众生。永历15年(西元1661年)3月1日在将军溪畔的头前寮平安上岸,在学甲搭建草寮奉祀三尊大神,这便是慈济宫的前身。由於保生大帝神威显灵,香火鼎盛,信徒便在康熙40年(西元1702年),集资重建华南宫殿式庙宇,名为「慈济宫」。後来多次修缮、增建,形成今日宏伟的规模。

    慈济宫庙体建筑历经乾隆9年(西元1744年)、嘉庆11年(西元1806年)、咸丰10年(1860年)、日治昭和4年(西元1929年)、民国54年(西元1965年)、民国66年(西元1977年)、民国93年(西元2004年)等七次重要整建,目前主体建筑分为前殿、正殿、後殿三落建筑;庙宇巍峨壮丽,宫殿雕梁画栋,石柱蟠龙,建筑深具古色古香之历史化艺术宫外尚有石狮等各一对分别左右,不但堂皇而且严肃。咸丰10年(西元1860年)改建时,聘请名艺师「叶王」(本名叶麟趾)制作交趾陶,装饰於壁堵、庙顶,成为镇庙之宝。西元1929年整修时,聘请汕头剪黏名匠「何金龙」改以剪黏作品取代部分交趾陶作品。正殿中有台湾书家「杨草仙」先生於90高龄时手书狂草「龙飞」、「凤舞」四字,字长4尺。另外庙前一对地下深9台尺、地上高达63台尺的红桧木旗杆也极为着名,西元1953年由慈济宫信徒捐建,采取直双斗座,二斗二箍的形式。西元2004年重建期间改立新旗杆,旧杆转赠予佳里镇萧垄文化园区,园区为表尊重慈济宫,降3台尺高度竖立。

    学甲慈济宫为「学甲刈香」及「上白礁祭典」的主办庙宇。於民国65年(西元1976年)以後增建有钟楼鼓楼、大型金炉、宫殿式高楼保生宾馆及慈济文化大楼,高楼屋顶并建有自礁纪念亭。头前寮之昔年登陆地点则由政府建有「郑王军民登陆暨上白礁谒祖纪念碑」及宫殿式大型「礁亭」均古色古香雄伟壮观。於民国74年(西元1985年)8月19日经内政部评定为祠庙第三级古蹟,800余年历史的神像「保生二大帝」,以迄於今为全省大道公庙仅有者,终年香火鼎盛。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是主要祭典活动「上白礁谒祖」,祭典队伍由长达三公里的「蜈蚣阵」领头,蜿蜒前进,整个活动表达先民对大陆福建白礁乡渡海来台,饮水思源追怀家乡的重大意义,因系隔海遥祭,故称「上白礁」。

    参考资料

    1. 『CTIN台湾旅游联盟』
    2. 『香情工作室』
    3. 『台南县乡土文化教材』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安斗灯
下一篇:宝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