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门僧
2011-12-03 14:58:20   来源:   点击:

    在台湾执行释教科仪的专业从业者。又称「香花和尚」,可娶妻、生子、茹荤、过着伙居的世俗生活,在住家开设某某坛号,依其流派分有显瑞坛、福兴坛、源兴坛或源德坛等,平日以主持丧葬拔度法事或寺庙中元普度、新庙落成、圆满的醮事为职业,传承惯采父传子之世袭制度或拜师学艺的传授模式。其流程先立「拜师帖」,在祖本宗师与同行道友的见证下进行仪式後生效,经过三年四个月的学程,至少完成午夜以上的全部科仪展演才能出师开坛。若再继续进修习毕各项经忏、科仪及「瑜伽焰口」,必须自办一场「开普」(也称开香)仪式,师父会在祖师爷前传口教,按辈份取僧名,完成师门法脉的薪传。台湾闽南语系与客家语系有不同的传承流派,在客家地区的桃园就有「庄派」、「沈派」之分;新竹则以「陈派」、「吴派」;苗栗即是「彭派」。在大的系统之下,还有支派的存在,如「沈派」的分支「许派」。除流派之别外,尚有一种所谓「法门」的师徒传承认可制度,如苗栗地区之法门为「道、德、圆、门、广、信、心、如、海、惠」系统。但是缁门僧通常不会被限定只能学习某一流派的斋法,而有兼学其他斋法系统的现象。

    中文关键字: 香花和尚 , 拜师帖 , 开普

    英文关键字incense and flower monks , invitation to worship someone as one’s master , kaipu

    参考资料

    1. *片冈岩着、陈金田译。1996。《台湾风俗志》。台北:众文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李丰楙、朱荣贵。1996。《仪式、庙会与社区:道教、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
    2. *张祖基等着。1986。《台湾旧礼俗》。台北:众文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3. *黄荣洛。2000。《台湾客家民俗文集》。新竹:新竹县文化局。
    4. *郑荣兴。2004。《台湾客家音乐》。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美浓石母宫
下一篇:义竹竹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