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宗教知识 > 苓子寮保济宫

苓子寮保济宫
2011-12-03 15:10:51   来源:   点击:

    苓子寮保济宫位於台南县将军乡保源村3邻苓保31号,主祀池府千岁(二王),池府千岁原奉祀於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十七都大仑庄。清康熙年间由蔡姓先民携带渡海来台。定居苓子寮後,一刚开始供奉在蔡氏祖宅,後来随着信徒日众,於是在道光27年(1847年),由陈大雨发起修建,在蔡氏的捐地下,信众鸠资兴建庙宇,并将庙取名为「保济宫」。

    光绪16年(1890年),董事林成物、林成将、洪四海、黄礼矺、黄青蚶等地方仕绅,提倡迁移旧庙於现址,扩大规模重建新庙宇。当时,村民再从南鲲鯓代天府分请池府千岁的香烟,返境後还雕塑大王、三王、四王等金身合祀。

    昭和17年(1928年),地方耆老黄硈、黄论、林才、杨戊已、蔡物、黄赖,再发起修建一次。惟抗战期间,由皇民化政策的施行影响下,池府千岁金身曾供藏身於佳里公会堂内。後来由忠寮角徐罗、中角黄石监等人士的多方奔走,池府千岁金身才得以回到保济宫。

    民国49年(1960年),境民五角头董事林四启、黄美同、黄论、黄论、杨戊已、黄赖、蔡物、林元全等人又发起乐捐募资,重修庙壁、剪粘、油漆。

    民国67年(1978年),董事长林四启召开董监事暨信徒会议决定重建庙宇,并在林通和董事的主持下,任聘95人为重建委员,分别执掌有关庙务,共推吴昌吉任重建主委,黄水吉为总干事。并敦请黄信义、黄富农负责工程设计,采一面两体式,终於在民国69年(1980年)10月28日破土兴工。至於经费来源,一方面由五角头信众以每人3000元,农田每分1500元的准则量力捐献;一方面由当地及旅外虔诚信士自由认捐。

    保济宫兴建过程中,庙地被填高至五台尺,庙宇宽九丈二,深九丈一。并趁着农地重划的机会促进外环八米大路,以及两处公墓之四周通路。之後又拓增境内的7所小型庙宇用地,总共达到200坪以上。保济宫庙宇全部重建工程终於在民国74(1985年)完成,总工程费约计5000万元。

    在相关的祭典方面,每年农历的6月14日,池府千岁会回南鲲鯓代天府祖庙进香。农历6月15日,池府千岁则会出巡苓仔寮辖城内的五个村里(顶寮、中寮、下寮、中角和源头)绕境。  

    中文关键字: 苓子寮 , 保济宫 , 五府千岁 , 池府千岁 , 保源村

    参考资料

    1. 不着撰者,<苓子寮保济宫沿革暨重建志>,1985年。
    2. 苓子寮大庙保济宫http://www.wretch.cc/blog/jiangjyun/15361577

    延伸阅读

    1. 蔡青峰,〈台南县将军乡苓子寮地区棉被寝饰产业发展的研究〉,台南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台南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2007。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万荣华
下一篇:万里仁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