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
2011-12-03 15:30:21   来源:   点击:

    (1945~)战後,台湾佛教界颇流行各种类型?闭关?活动。但何谓佛教的?闭关?呢?一般而言,所谓?闭关?,是指离群隐居,以便可以定期在某处闭门静修之意。

    比较形式化的?闭关?,则设有专用的?关房?。入关前,会请名人送入,并贴封条在进出口的门户上,以示决心和没有欺骗。在?关房?外,则另有专人护关,即代为料理生活所需和对外连络之类。

    可见,这原是佛教的修行者,要在一处?远离尘嚣?(不被干扰)的静寂环境中,可以使自己对於计画期限中的道业进修安排,能确实达到?克期精进?的效果之意。

    但,这样的离群自修,也不是人人可行,而是需要一些基本条件的。

    例如修行者在没有人切磋和所所指导之下,是否有能力自行解决疑难?假若能,自然没有问题;假若不能,则?闭关?反受其害。

    所以,过去禅宗的判定原则是:?不破初关不住山,不透重关不闭关。?意思是说:要住在山上独自修行的第一条件,是已达到禅宗三关(初关、重关、牢关)的第一进阶(初关);而若要实行?闭关?精进,则先须突破第二进阶(重关)才行。由此可知,没一定的经验和程度,妄想靠?闭关?的盲修瞎练,就想有大成就,是行不通的。

    反观战後台湾佛教界的流行?闭关?,不论是修禅、修净土,或阅藏研经,绝大多数缺乏这些条件,了不起是在?关房?内读了一些书,或写了几本着作。例如圣严法师(1930-2099)未赴日留学前,曾在高雄县美浓镇的朝元寺?闭关?六年,努力读书和写作,不过是靠一些杨白衣(1924-1986)送他的日文佛学着作,以及对律藏中的资料作了稍具水准的编写罢了,离真正的学术研究仍有相当距离;所以出关後,即有赴日深造的打算。而他还是?闭关?最有成就者,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

    另外,在?闭关?时往生的,如慈航法师(1983-1954);或带一身病出来的,如慧峰法师(1909-1973)和煮云法师(1919-1986)等,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至於不?闭关?也能有大成就的,如印顺法师(1906-2005),虽然来台後也一度在嘉义妙云兰若从事?闭关写作?,但那是与严格的禅宗闭关方式,完全不同。因为,他的一生中,几乎在任何时刻、任何环境,都可以治学和精进。  

    中文关键字: 闭关 , 战後台湾 , 佛教 , 印顺法师 , 克期精进

    英文关键字 , Post-war Taiwan , Buddhism , Master Yin-Shun , Within the time limit of sophistication

    参考资料

    1. 江灿腾,《当代台湾佛教》,台北:南天,2000 ,二版。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铁线桥伽蓝庙
下一篇:关子岭碧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