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偕
2011-12-03 15:37:19   来源:   点击:

    中文姓名为偕叡理,但以马偕之名较为国人所知,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牛津郡(Oxford)佐拉村(Zorra)的农村家庭,双亲为苏格兰高地(Highland)最北端的桑德兰郡(Sutherlandshire)人,於1830年移民加拿大。马偕於多伦多师范学校毕业後任职小学教师,1866年进入多伦多大学神学院(Knox College),次年转往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Princeton Seminary)就读,1870年毕业,同年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次年(同治11)来台,为加拿大长老教会(Canada Presbyterian Church)的首任海外传教士。1872(同治12)年马偕自台湾南部北上,随後以淡水为其传教据点,前後近30年之久,直至58岁过世为止,总计成立了4所有牧师的教会及50个以上的宣教站或分站,拥有2000多名信徒,同时因应传教之需设立了医馆及学校。除此之外,由於传教的声名卓着,马偕於1894.6-1895.6被选为加拿大长老教会的总会主席,前往加拿大、美国及苏格兰等地视查及演讲。马偕在台期间,多数时间均只有另一位外籍牧师协助他,因此多数事务均需自理,其中也包括了建筑工程。依据相关资料,马偕曾主导兴建过以下各建筑物:沪尾礼拜堂(1875,於1915、1932两度改建)、马偕住宅(1875,现存,洪泉施工)、华雅各住宅(1875,现存,洪泉施工)、偕医馆(1879,现存,洪泉施工,县定古蹟)、理学堂?大书院(1882,现存,第二级古蹟)、女学堂(1884,於1916改建)、艋舺礼拜堂(1886,於1922、1977两度改建)、新店礼拜堂(1886,於1927改建)、锡口礼拜堂(1886,於1954、1976两度改建)、枋隙礼拜堂(1886,於1915迁址并改名大桥教会)、鸡笼礼拜堂(1886,於1979改建)、和尚洲礼拜堂(1886,於1977改建)及八里坌礼拜堂(1886,於1980改建)等。上述建筑物中,马偕住宅及华雅各住宅采取阳台殖民地式样(Verandah Colonial Style);医馆及学校则采汉式合院平面,但以背面为主要入口;1886年所兴建的7座礼拜堂为清法战争(1884-85)之後,清廷以墨西哥银1万元赔偿北部基督教长老教会受到居民攻击损毁而重建者,正面中央为一20多公尺高、5层、顶部为高尖塔的钟楼,为台湾清末较具规模的洋式长老教会礼拜堂。部分的出版品中,提到上述的建筑物均由马偕所亲自设计,观察其早期的建筑物,可推断马偕应当是不具有建筑专业知识的,或许更正确地说他是一位很尽职的业主,曾详细地参与讨论这些建筑物之设计构想及内容,随後交由洪泉等司傅执行。除此之外,马偕着有《台湾遥寄》(From far Formosa: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等文,文中描述了宜兰的噶玛兰族人的生活环境。

    参考资料

    1. 历史建筑资料库分类架构暨网际网路建置第一期委托研究计画成果报告书/计画主持人林会承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马公海灵殿
下一篇:马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