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宗教知识 > 凤山城隍庙

凤山城隍庙
2011-12-03 15:40:16   来源:   点击:

    (1800年,高雄县凤山市凤明街~)位於高雄县凤山市凤明街的「凤山城隍庙」,在曹公国小後方,凤仪书院西侧,与凤山龙山寺、双慈亭、凤山开彰圣王庙并列为凤山市「四大古庙」。凤山城隍庙的创建可溯自清康熙五十七年(西元1718年),知县李丕煜原本已於凤山旧城(今左营)倡建城隍庙(即今旧城城隍庙),但至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发生「林爽文事件」,南路庄大田攻陷旧城,越二年事平,凤山县治迁至下陂头街(今凤山市),至嘉庆五年(西元1800年),知县吴兆麟才在凤仪书院西边重新创建城隍庙(即今凤山城隍庙)。

    之後凤山城隍庙曾於咸丰五年(西元1855年),由岁贡生吴春华倡议重修,翌年竣工,知县罗宪章勒碑为记。咸丰九年(西元1859年),又加粉饰,知县马庆钊捐修戏台,亦刻石记其事。两方重修城隍庙碑记,尚竖於庙侧。光绪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日本据台,凤山城隍庙被日军利用作支应陆军病院,迨其迁出,已残破不堪。至光绪三十四年(西元1908年)才由林静观等发起重修。台湾光复後,直至民国五十六年(西元1967年)才再次重修迄今。

    而城隍之名最早见於周易所说的「城复於隍」,原本是指城郭及护城河,後来演变成为城池的守护神,再转变成为掌管阴间司法的神明。所以在民间信仰中,百姓深信知县掌是管阳间事务,而城隍爷则在阴界审理在世时的善恶,裁决百姓功过的神只。因此历代朝廷对城隍都非常崇敬,尤其清朝更是极力崇奉城隍,通令各省、府、厅、县建造城隍庙,并将城隍祭祀列入正式祭典,凡地方官新上任,必须先卜吉日,亲谒各该地的城隍庙举行奉告典礼後视事,每月初一、十五两日,也要到城隍庙进香。而城隍爷的阶级与封建时代行政体制相同,分为县、府、省、京师等级,县城隍尊称为「显佑伯」或「霞海城隍」,府城隍尊称为「灵应侯」,省城隍尊称为「威灵公」。所以除了当时凤山县城有新、旧之别外,也因而产生二座县城隍庙,在台湾是相当罕见的。

    目前凤山城隍庙共分前後二殿,前殿主祀凤邑城隍尊神,脇祀七爷八爷(即谢将军、范将军),配祀文武判官,而八角形的天井绘有八仙图案,不仅全台罕见,且极具历史艺术价值;後殿则同祀「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并提供行打城拔亡法事的场所。左右二厢,则罗列隶属城隍麾下之廿四司老爷神像。

    而凤山城隍庙内有两件专属文物,一是「你来了」木匾、二是「大算盘」。「你来了」示意人生迟早要向城隍爷报到;「大算盘」即是精细算出一生功过与善恶的表徵。此外,庙内还留有当时倡建凤山城隍庙的知县吴兆麟,为了追悼在林爽文事件中於旧城攻陷时殉职的知县汤大奎、典史史谦,特别在城隍庙内监立一座「忠节流芳」石碑。?  

    中文关键字: 旧城城隍庙 , 林爽文事件 , 吴兆麟

    参考资料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鸭母寮兴安宫
下一篇:鹿港福灵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