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宗教知识 > 三峡清水祖师庙

三峡清水祖师庙
2011-12-03 08:54:33   来源:   点击:

    三峡清水祖师庙完成於清乾隆三十四年(西元1768年),称为「长福岩」,汉人移入开垦,从安溪请来祖师的分灵,藉以安心开拓,从事生产。清道光十三年曾因大地震损毁,当年即重新修建。直到甲午战争爆发,日军侵台,三峡人以长福岩为据点,力抗日寇;战败後,日军焚毁庙宇,屠杀居民。光绪二十三年的战後重建,是为第二次重建。光复後,因感於庙宇年久失修,於是在民国三十六年开始了第三次的重建工程,当时由油画名家李梅树先生担任此次重建的重任。

    最初成立重修委员会时,由李梅树的老师-陈炳俊先生任委员会主席,後因病逝,而由李梅树接任主席,当时为民国三十六年一月一日,李梅树主张有计画的整建清水祖师庙,并到全省各地庙宇参观,自己绘制设计图样,并积极寻找优秀的匠师。工程中的一石一木,都需经过他的认可才能制作施工。直到民国七十二年初李教授病逝为止,历三十六年有余。长福岩重建的细致、考究,其成就都是由李梅树所促成。在重建期间,由於施工期的缓慢而招致许多批评,但李教授都坚持其建庙的理想,即为宏扬传统文化、吸引观光客以繁荣地方、以艺术之美善化群众;由於品质的高要求、匠师人才的流失,以及资金的不足,造成工程进度十分缓慢。而自民国七十二年李梅树教授去逝後,工程进度就更难符合原有标准。至今三峡长福岩清水祖师庙仍未完工,後殿和整个二楼部分都还在进行着庞大的重建工程。

    清水祖师庙的石雕部分包括了台基、舖面及结构体的柱、壁、楣梁及非结构体的石狮、石鼓、石窗等。石材中除了中殿的点金柱、附点柱及石堵局部和舖面局部为花岗岩外,其他皆使用观音石。长福岩的石雕部分特徵为 「壁体从基座至水车堵为止都是以石材叠成」、「注重线脚及比例」及「石材各部分皆施雕」。

    石柱分为柱础、柱身及柱头三部份,当建好基座,置放柱础、柱身、柱头往上叠起,没有固接材料。柱身型式分为双龙柱、单龙柱、花鸟柱及雕有对联的圆柱、墙身中方型的平柱及门柱。双龙柱都是「天翻地覆」形式,施雕达三层,雕刻细致,除龙身外尚配有各种人物带骑的战争场面;双龙柱以中殿中间的「 双龙封剑金光聚仙阵」及边间的「双龙朝三十六关将十八骑」两对为着。单龙柱皆为浮雕式,前殿及中殿的龙头在下,而厢房的龙柱则是龙头在上,是一种很罕见的做法。花鸟柱以浮雕方式展现,其中以中殿次间的「百鸟朝梅柱」,是李梅树教授所创,柱身各盘绕一株老梅,梅树上栖息着姿态各不同的百鸟,而其中亦有外国的鸟类,依李梅树教授的解释是:「梅花是国花,『百鸟朝梅』有万邦来朝之意」。庙内圆柱上除了打磨光滑外,并以篆、隶、草、楷等字体刻上对联。柱头则是采用忍冬叶的雕刻装饰。

    石堵丰富而多样,大致可分成四种雕刻法,「内枝外叶法」即透雕法,镂空而多层次的雕法,特别显出画面的丰富和立体感;「水磨沈花法」,加水来磨平石材,使表面显得光滑,再用「阴雕」方式刻上花鸟,也就是使图案「沈」凹下去,只表现明显的线条;「压地隐起法」是属於「浮雕」的一种,把图案之外的空白部份浅浅的凿去一层,使图案隐隐约约的浮现出来,但与边框还是保持同一平面;「剔地起突法」亦属於「浮雕」的一种,是把图案之外的部份「剔」掉,使图案凸显出来。

    长福岩的石雕题材不受拘限,除了走兽、花鸟、水族之外,还有狼犬、熊、穿山甲、乌贼、章鱼等。其中又以柱珠雕刻的表现题材最为特殊多变,形态设计巧妙,足见匠师的创意和技巧。

    三川门两侧的石狮是李梅树亲自雕制,起因於不满意匠师所雕之石狮,匠师不服,於是李梅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加以设计造形,雕出石狮雏形,再交匠师修整。这座石狮气势非凡,特别是有西方美术,和李教授油画所特有的写实风格,不论是鬃、尾线条转折的美感,或是整体动态和空间深度都是特出之作。

    清水祖师庙早期石雕是以人力雕凿,费时费工,後来改用气旋式电钻粗雕,细部仍需以人力雕凿,作品才显得生动有力。以较简单的花鸟柱而言,需一、二年才能完成,而中殿的双龙柱有经十数年才雕成。

    参考资料

    1. 台湾传统建筑,李乾朗。台湾东华书局,民85。
    2. 古蹟入门,李乾朗、兪怡萍合着。台北市:远流,民88。
    3. 台湾庙宇石雕与泥塑工艺表现形式之比较研究,温知礼。硕士论文,民92。
    4. 台湾的寺庙,李乾朗。省府新闻处,民75。
    5. 建筑,李乾朗。幼狮,民75。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红毛公主(八宝公主)
下一篇: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