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论
2011-12-03 09:03:09   来源:   点击:

    基督教信仰的主要教义之一,也是系统神学的一支,主张人是按照「上帝形像」(Image of God,Imago Dei)而被创造。被造者「人」在宇宙万物当中与创造者肖似而具有特别的地位,这是对於人性的正面看法;但由於人处於犯罪堕落的状态,其上帝形像已经扭曲变形,这是对於人性的负面看法。

    基督教信仰对於人的看法带有少见的高度,「上帝形像」观点对人持有非常尊重的态度,这是对於人之「高」的看法。人的尊贵源自与上帝的关系,而人的有限则是因为人仅仅为相似,而非上帝本身。基督教信仰明白承认人性的阴暗面,不只强调人受造的地位,而且正视人犯罪堕落的倾向,这是对於人之「低」的看法。

    人本身既非神圣完全有如「神」,亦非邪恶卑下有如「狼」,而是被上帝所创造,并且被任命在人间呈现上帝的形像。《旧约圣经?创世纪》指出,人的被造是在7天创造当中的第6天,当时宇宙万物已经完成,而且上帝「造男造女」,这蕴含着人受造在大自然、性别与群体当中。由於人被造在大自然当中,因此人与土地有共存荣的关系:当人犯罪被惩罚,土地被咒诅;当人蒙慈爱,土地被祝福。〈创世纪〉又记载,大洪水过後上帝与人立约,宣布植物与动物都可作为食物,但同时颁布禁令:「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为上帝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因此不可杀人的理由很明确,因为人有上帝形像,按照这个基本精神,带有上帝形像的人不只享有生命权,也应当享有基本人权、尊严与尊重。《新约圣经》以耶稣基督为完美的上帝形像,并且具有更新人的能力而成为人回复上帝形像的典范,扭曲变形的上帝形像被更新有如耶稣基督一般。

    法国宗教改革者加尔文(John Calvin)结合希腊以来的人文传统与基督教信仰,主张「认识人」与「认识上帝」两种知识息息相关。19世纪德国神学家士来马赫(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以「情感」与「意识」为出发点,开创「人论进路」,注重团体意识。20世纪瑞士神学家巴特(Karl Barth)以基督为中心来看人的缺失与完美,主张应当团体层面优先於个体层面。20世纪德国天主教神学家拉纳(Karl Rahner)复兴「人论进路」,主张人的超越可能,在上帝自我彰显中得以实现。当代德国神学家潘能伯格(Wolfhart Pannenberg)主张,与上帝的连结是人的尊严所在,与上帝隔绝是人的悲惨所在。

    当基督教人论与在台湾的主流文化中国文化对话时,常有人把基督教的观点简化为主张性恶,而认为与以儒家性善为主流的中国文化强烈对照,其实基督教人论主张人性是善恶并存,其人性观主张「立中有破、破中有立」,应该能够与中国文化深入对话而带来新的视野。

    中文关键字: 人 , 上帝形像 , 犯罪堕落

    英文关键字human being , image of God , fall(of man)

    参考资料

    1. *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着,谢秉德译。1959。《人的本性与命运》。「基督教历代名着集成第3部」1。香港:基督教辅侨。
    2. *Pannenberg, W. 1985. Anthropology in Theological Perspective. Edinburgh: T. & T. Clark.
    3. *潘能伯格(Wolfhart Pannenberg)着,李秋零、田薇译。2006。《人是什麽?:从神学看当代人类学》。「人与宗教」27。台北:商周。
    4. *林鸿信。2008。《点与线:论人》。「忘我之域」2。香港:道风书社。
    5. *谷寒松。1988。《神学中的人学:天地人合一》。「辅大神学丛书」25。台北:光启。
    6. 武林英雄帖:中文基督教神学网站。2009年3月13日读取。http://www.christianstudy.com/index.html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二王庙
下一篇:五营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