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宗教知识 > 新竹都城隍庙

新竹都城隍庙
2011-12-03 14:15:45   来源:   点击:

    台湾唯一的都城隍庙。西元1748年(乾隆13年),由王世杰献地,淡水厅同知曾日瑛倡建。位於旧淡水厅右侧,昔年的竹堑城西门街(今日的西门市场内),主祀城隍爷及城隍夫人。因为台北府府治最早设在新竹,加上城隍灵蹟昭着,「都」字有总督管理之意,故民间多称为都城隍庙。

    淡水同知署最初设在彰化县治,1756年同知王锡缙始将厅署移建於竹堑,因此新竹都城隍庙的建筑时间比厅署更早。初建时原是两进式建筑,1792年同知袁秉义首度修建,1799年(嘉庆4年)同知清华捐建後殿,供奉观音佛祖,成为三进式建筑。1803年胡应魁任同知时,又在庙的西侧添建观音殿,後殿改祀城隍夫人,规模臻於完备。

    1828年(道光8年)建造竹堑城垣时,城隍庙一并整修,由郑用锡、郑用监负责。1875年(光绪元年),北台改设台北府、新竹县、淡水县、宜兰县,由於设在艋舺(今台北市万华区)的台北府尚未建成,新竹厅署暂为台北府署所在,直到1879年淡、新分治,台北开府,原称「显佑伯」的县城隍,升格为府城隍的「绥靖侯」。

    1889年10月,新竹绅董林汝梅等举行祈雨仪式,主持城隍庙建醮,从当年的疏文中,城隍已晋升「威灵公、新竹县都城隍庙」。1891年再度重修,规模更大。日治时期,郑肇基捐巨款倡修,於1926年(大正15年)落成,现存城隍庙的建筑,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新竹城隍庙坐东朝西略偏北,为三开间三进两廊,左带观音殿的庙宇。前殿中门前有青斗石石狮一对,门内天花板安有八角藻井一方,正殿供奉城隍老爷,左右分设文武判官及六司。後殿祀城隍夫人,有联题「莫道爷爷名威有赫,须知奶奶慈阴无私」。

    中文关键字: 城隍庙 , 威灵公 , 林汝梅

    英文关键字City God Temple , Lord Weiling , Lin Rumei

    参考资料

    1. 李乾朗等。1998。《新竹市都城隍庙》。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2. 陈培桂。1962。《淡水厅志》。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3. 陈朝龙。1999。《新竹县采访册》。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4. 郑鹏云。1959。《新竹县志初稿》。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新竹佛教妇人会
下一篇:新港镇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