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宗教知识 > 道教派别

道教派别
2011-12-03 15:21:34   来源:   点击:

    道教的门派。道教为中国人的民族宗教,继承传统中华文化精华,又在历代政局演变和外来文化冲击下创新成长,具有完备的组织制度、严整的教义戒规、庄严的科教仪式及确可躬行实践的性、命修练方法。

    三百年前道教随着移民迁入台湾,除了形成在地化的特色外,仍然传承古来的道法传统。

    从构成宗教组织中神职人员的制度、生活来考察,先後在不同时期出现「在家」与「出家」两种类型,分别形成各具特色的宗教形象。「在家道」传承东汉末创教的五斗米教道治制度,掌坛道士设置靖治於聚落中,娶妻生子,并与信众结伙而居,传续世代相传的符籙道法,成为社区中的礼仪专家,通称为「符籙派」、「火居道」,形成「道坛道士」专长於道教礼仪的社会形象。另一种则是出家长住道观,专志性、命双修,从事丹道修炼,称为「丹鼎派」、「出家道」,如全真道派的「道观道士」。这两种制度化类型的神职人员,有相应的宗教生活,并发展出不同的道士养成与传戒授籙的制度。

    道教在台湾社会中,大致上能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一方面可因其「制度型」宗教的教团性格,将其教义及组织方式调整而与当代社会结合,协助相关的新兴宗教发展;另一方面又因其兼具「扩散型」的宗教特质,以简易的方式深入民众的生活,落实教化人心、移风易俗的功能。道教在台湾的重要派别,多属传统火居在家的「道坛道士」,其中江西龙虎山「正一派」为传承久远的主要道派,「禅和派」则是於1949年前後始由福州籍人士引进。

    一般在台湾自称为天师派、灵宝派、清微派或老君派者,以官方历史认定而言,都属1304年(元大德8年)授三十八代张与材天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後的「正一道」支派。正一派又以主行吉庆醮事的「道法二门道坛」,与乌红斋醮兼行的「灵宝道坛」(或称「灵宝派」),兼具制度型与扩散型宗教性格,与信众、族群的生命礼仪、庙会庆典、岁时节庆信仰紧密结合,形成相互依存的纽带关系,并表现在地化的特色。传统的「正一道派」常结合「闾山法派」(一种世俗化的民间符籙道派),表现出「道法二门」的特质:道士就不同仪式场合的需要,分别扮演正一道士或闾山法师身分职能,选择运用传承的道法为信众济生度死;通常斋醮科仪以道为主、以法为辅,日常生活则以法为主、以道为辅。其中有戏剧性的成分,常是道、法教融合巫俗、民俗及地方戏於一体,是中国闽南,粤东一带道教与民俗在音乐、戏剧结合的特色。

    中文关键字: 道派 , 正一派 , 火居道 , 符籙派

    英文关键字Daoist school , Orthodox Unity School , lay Daoism , school of talismans and registers

    参考资料

    1. 大渊忍尔编。1983。《中国人の宗教礼仪:佛教道教民间信仰》。东京:福武书店。
    2. 劳格文(John Lagerwey)。1987。"Taoist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and History" 。Macmillan。
    3. 吕锤宽着。1994。《道教仪式与音乐》。台北:学艺出版社。
    4. 苏海涵编(Michael Saso)。2000。《Taoist Master Chuang》。Sacred Mountain Press。
    5. 李丰楙、谢聪辉。2001。《台湾斋醮》。台北: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
    6. 叶明生。2004。〈道教闾山派与闽越神仙信仰考〉。《世界宗教研究》,3:64-76。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造桥龙湖宫
下一篇:道法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