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宗教知识 > 道法二门

道法二门
2011-12-03 15:21:44   来源:   点击:

    指同时修行道教「正一派」及闾山法教「三奶派」的道法传承者。在家中宗坛或斋醮内坛的八卦乾位,皆安设「道法二门香火口传宗师神位」,或书「道法二门前传後教历代祖师香座」,发表时必有献状请宗师与所属官将,演出科仪前必至宗师神位前默祷,礼请护持指导,故称「道法二门道坛」。

    台湾道法二门道坛,据调查渊源於漳州及邻近广东的诏安、平和等县发展而成,目前在台湾的分布,北部为台北县市、桃园县、新竹县、苗栗县、宜兰县等;中部地区为台中县市、彰化县市及云林县等「福佬客」(闽南福佬化的客家人)聚落。

    在道坛上所用的科仪书诵念与道曲吟唱使用一种正音,而异於泉籍道士的泉州腔音;经忏之名通常题称「正一」某经。由道坛使用的经典内容、文检运用实况,皆称「奉祖师三天扶教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张天师」主盟法事,可知此派道士所行的确为正一派的科仪传统。

    三奶派法师身分的行法事迹,早在初期台湾方志,如陈梦林《诸罗县志?风俗志》有「客仔师」、《彰化县志?风俗志》有「红头司」(客家之红头法派法师)等名称的记载。此类道士主行吉庆醮事,不作新亡者超荐性功德的丧祭斋事,仅作中元普度、建醮末日普度等公众性普度,因头缠红布,也被俗称为「红头道士」。平常在自家设坛或依附庙宇为信众服务,以小型道门科事与三奶派小法营生。道门行事如拜斗、安太岁、安神位,拜天公,或是作一天三献以至五朝大型建醮科仪;常见的小法事,如为人祈子、安胎、栽花换斗、斩桃花,为生命中遭遇诸种厄运举行消灾解厄则为祭解,以及史志所记载红头司擅长的「进钱补运」医疗驱邪仪式。

    中文关键字: 道派 , 红头 , 正一派 , 三奶派

    英文关键字Daoist school , Daoist master who wears red headdress , Orthodox Unity School , School of the Three Matrons

    参考资料

    1. 刘枝万。1967。《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专刊之十四:台北市松山祈安建醮祭典—台湾祈安醮祭习俗研究之一》。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2. 苏海涵编(Michael Saso)。1973。《庄林续道藏》。台北:成文出版社。
    3. 刘枝万。1983。《台湾民间信仰论集》。台北:联经出版社。
    4. 劳格文(John Lagerwey)着、许丽玲译。1996。〈台湾北部正一派道士谱系〉。《民俗曲艺》,103:31-47。台北: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
    5. 许丽玲。1997。〈台湾北部红头法师法场补运仪式〉。《民俗曲艺》,105:1-146。台北: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
    6. 劳格文(John Lagerwey)着、许丽玲译。1998 。〈台湾北部正一派道士谱系(续篇)〉。台北:《民俗曲艺》,114:83-98。
    7. 李丰楙。1998。〈台湾中部红头司与客属聚落的醮仪行事〉。《民俗曲艺》,116。台北: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
    8. 林振源。2007。〈闽南客家地区的道教仪式:三朝醮个案〉。《民俗曲艺》,158。台北: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
    9. 谢聪辉。2009。〈台湾道法二门建醮文检研究:以基隆广远坛乙酉年七朝醮典演法为例〉。《清华学报》,39(2)。新竹:清华大学。
    10. 谢聪辉。2008。〈基隆广远坛普度科仪与文检研究〉。《民俗与文化》,5:25-49。台中:社团法人台湾淡南民俗文化研究会。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道教派别
下一篇: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