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堂
2011-12-03 15:40:30   来源:   点击:

    以扶鸾为主要仪式来传达神意的宗教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以儒家义理教化百姓,因此许多鸾堂以「儒宗神教」或「圣教」自称。

    台湾的鸾堂是清末时期由大陆传来,现知最早创建者为宜兰醒世堂,至晚在1890年(光绪16年)便已创立。清末、日治时期的60年(1885年-1945年)扩张达150余所。尤其在1899年至1901年(明治32年至34年),因为抽鸦片者颇多,鸾堂发展出一套宗教医疗的戒烟法,效果卓着,势力更迅速扩张。然因戒烟运动影响台湾总督府财政收入,日本当局展开侦查、取缔,鸾堂发展遭受顿挫。其後又有两次中挫:1915年(大正4年),台南鸾堂西来庵鸾生余清芳透过扶鸾宣称日本据台期限已满,率众起事失败,史称「西来庵事件」,鸾堂受牵连;1937年「皇民化运动」,台湾总督府展开「寺庙整理运动」,鸾堂陷入风声鹤唳中被迫沉潜。

    鸾堂崇奉的主神为关圣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称为「三恩主」;少数鸾堂加上王天君及岳武穆王(岳飞),形成「五恩主」。鸾堂吸收清代以来流行於中国的末劫观,宣称玉帝降灾惩罚人类道德沦丧,三恩主不忍人间遭劫,遂藉飞鸾代天宣化的方式成立鸾堂教化世人行善,故宣讲与行善为鸾堂之重要活动。其扩展类似分香,由最早的母堂分出许多子堂,主要的系统有(一)由宜兰唤醒堂分香之新竹劝化堂、淡水行忠堂、苗栗感化堂、三芝智成堂、台北觉修宫、台北指南宫、台北行天堂(今行天宫)等。(二)新竹复善堂分香之新竹代劝堂、苗栗修省堂、苗栗重华堂等。(三)澎湖一新社分香之澎湖地区鸾堂。另有台湾北部重要鸾手杨明机将所属关系鸾堂组织成「儒宗神教」。鸾堂创立人多为雅好儒家文化之士绅文人,如宜兰进士杨士芳参与唤醒堂鸾务、举人李望洋筹建宜兰新民堂等最为着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各地鸾堂计画进行整合;1999年以台湾南部鸾堂为中心,组织成「中国儒教会」。

    (参见「儒宗神教」、「扶鸾」)

    中文关键字: 三恩主 , 西来庵

    英文关键字Three Benevolent Lords , Xilai Temple

    参考资料

    1. 王见川。1996。《台湾的斋教与鸾堂》。台北:南天出版社。
    2. 李世伟。1999。《日据时代台湾儒教的结社与活动》。台北:文津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凤山天公庙
下一篇:凤山曹公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