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香
2011-12-03 15:22:26   来源:   点击:

    信徒追随社区庙宇的主神前往祖庙、老庙上香(incense-offering),或历史悠久的庙宇巡礼(pilgrimage)。信徒个人的进香又可称割香。神明与神明之间则可称刈火、乞火或掬火。向祖庙进香,又称为谒祖,俗称回娘家。割香或随香的信徒自称香灯脚。因进香是以信徒向神明烧香膜拜为主要目的,香火为不可或缺的物品。

    根据《安平县杂记》:「三日,北港进香。市街里保民人沿途役人数万人。日夜络绎不绝,各持一小旗挂一小灯;灯上各写『天上圣母北港进香』八字。」足证台湾的进香习俗出现时间甚早,清代已是有数万人参加的活动。

    进香隐含长远距离的旅行,和一般拜庙上香大不相同。信徒经由进香获得神明保佑,神明则因进香而加强灵力。因而返回社区後,会接续进行遶境仪式,让社区内信徒分沾福气。民间信仰中每一位神明都可以举办进香活动,在台湾较负盛名的有农历3月23日的妈祖圣诞进香,以及农历3月15日保生大帝圣诞进香等。进香活动可以搭车一天来回,也可以如大甲镇澜宫前往新港奉天宫,或苗栗通霄拱天宫前往北港朝天宫的进香,长达八、九天的步行来回,步行香客多数是还愿答谢神明。

    小庙或新庙前往大庙或祖庙进香时,向老庙香炉分割香火(刈火),这项仪式隐含上下或母子关系。也有两庙香炉并置同时烧香,两炉香烟缠绕以「交香」或「会香」建立平等的友谊关系。会香仪式结束,庙方会分发神猪肉、神羊肉等「猪羊份」,让香客分享供品。香客自家中带来的香旗或神像,在目的地庙宇的香炉上以顺时针方向绕三圈增加灵力,称为「过香烟」。增添灵力的香旗视同神像,带回家中公厅供奉可保佑家人。

    进香途中可以看到信徒「钻轿脚」、「乞敬水」、「捡高钱」以祈求神明保佑平安。回程庙方会安排「抢香」活动,增加热闹与娱乐性。大甲妈祖进香回程经过彰化地区,信徒会来「抢轿」到庄内驻留,接受膜拜,形成大甲妈进香的一项特别习俗。

    中文关键字: 刈火 , 谒祖 , 会香 , 钻轿脚 , 乞敬水

    英文关键字division of incense fire , yezu , incense-meeting , crawling under the sedan chair , soliciting sacred water

    参考资料

    1. 张珣。2003。《文化妈祖:台湾妈祖信仰研究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延伸阅读

    1. 李献璋。1995。《妈祖信仰研究》。澳门:澳门海事博物馆。
    2. 黄美英。1994。《台湾妈祖的香火与仪式》。台北: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
    3. 黄文博。2000。《南瀛刈香志》。台南:台南县文化局出版。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道教组织
下一篇:达悟族anito信仰